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等离子体激元协助的Au-MoS2与Au-TiO2界面电子转移:传统机制和光激发机制的角力

等离子体激元协助的Au-MoS2与Au-TiO2界面电子转移:传统机制和光激发机制的角力

界面电子转移一直是光化学和光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束缚的电子-空穴对只有分离为自由电荷才可以参与光电效应和光催化反应。根据电子给体-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电子转移可以分为直接转移、绝热电子转移和非绝热电子转移机制。为了减少电子能量损失,人们通常需要提高电子直接转移和绝热转移的贡献。因此,高能量“热”电子在光电转换和光催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开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金属纳米结构受光照产生表面局域等离子体共振现象,不仅可以提高光吸收能力,而且可以产生高能量的“热”电子。但是,纳米尺度的金属带隙为零。通常情况下,热电子很快复合,为了利用“热”电子,人们通常将其与金属及半导体构成异质结,加快电子转移,避免能量损失。例如,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但材料原子厚度的特性限制了光与物质的相互耦合强度,不利于TMDs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而TiO2带隙大,不具备可见光的活性。实验表明,纳米尺度的Au与MoS2和TiO2分别构成异质结,不仅增强了光的捕获能力,而且实现了电子从Au到半导体的快速转移,实验探测到的转移时间尺度均在200 fs内。两种截然不同的界面结构,均实现了电子的有效转移,背后蕴藏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呢?


由于TiO2表面未饱和的O可以与纳米Au产生强耦合,作者提出光激发的直接电子转移机制主导界面电子的转移(J. Am. Chem. Soc., 2014, 136, 4343),增强了光电转换效率。然而,MoS2表面的原子均成键,与纳米Au之间呈弱范德华相互作用,为什么电子也可以从Au快速地转移到MoS2、实现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呢?北京师范大学龙闰老师(点击查看介绍、方维海院士(点击查看介绍)和南加州大学Prezhdo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合作,建立了合适的Au-MoS2模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非绝热动力学模拟,发现电子转移分为两步。首先,等离子体激元快速转变为自由电子和空穴,自由电子从Au注入到MoS2Chem, 2018, 4, 1112)。计算表明,等离子体在30 fs内转变为自由电子,随后在100 fs内注入MoS2,而电声弛豫的时间尺度约为200 fs。因此,传统的两步电子转移和光激发直接注入均是电子转移的有效途径。这一研究为大量的实验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为设计新型高效的光伏和光催化器件提供了理论指导。


该论文作者为:Zhaosheng Zhang, Lihong Liu, Wei-Hai Fang, Run Long, Marina V. Tokina, Oleg V. Prezhdo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Plasmon-Mediated Electron Injection from Au Nanorods into MoS2: Traditional versus Photoexcitation Mechanism

Chem, 2018, 4, 1112, DOI: 10.1016/j.chempr.2018.02.025


导师介绍

龙闰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3006

方维海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835

Prezhdo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895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新
有奖问卷征集新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深圳湾
加州大学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南科大
新泽西
罗格斯
上海交大
浙大
重庆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