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74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内活动   >  学习党史庆祝建党100周年华诞 —— 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的心得体会
学习党史庆祝建党100周年华诞 —— 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04-08

学党史、忆初心 —— 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的心得体会





学习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的心得体会

于锋1,2, *

1石河子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兵团绿色化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 832003

 2石河子大学 兵团工业研究院 石河子 832003

摘要:学习和践行党史是送给中国共产党100华诞最好的礼物。本文结合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介绍了学习、实践和分享党史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包括学习党史中党的教育方针,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工作;学习党史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好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工作;学习党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工作;学习党史中文武兼修的体育强国理念,履行兵团人才能文善武的维稳戍边使命。

关键词:党史; 中国共产党; 心得体会; 高等学校; 教育方针

 

Study party history for celeb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eriences of 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eng Yu1,2,*

1 Key Laboratory for Green Process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Bingtua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

2 Bingtu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

Abstract: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party history is the best gift for the 100th birthda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learning, practice and share some experiences in party history learning due to the identi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learning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in the party's history,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learning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party's histor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learning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in the party's history, for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learning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ports with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training in the party's history, for fulfilling the mission of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safeguarding frontier from Bingtuan talents with polite letters and material arts.

Key words: party histor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erie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policy

0 引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有利于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领悟建党近百年来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 [1]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2]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党史堪称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认真学习党史并践行党的理论,可以有效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3]

作为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除了常规的日常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学习。例如,学习党史中党的教育方针,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工作;学习党史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好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工作;学习党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工作;学习党史中文武兼修的体育强国理念,履行兵团人才能文善武的维稳戍边使命。

本文结合自身的党史学习过程,介绍了学习、实践和分享党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如图1所示。首先,分类归纳、系统学习。通过梳理党史中关于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技术、体育强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行归纳总结,逐类进行系统化学习,认识并遵循其中的规律。其次,学以致用、融入实践。利用党史中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工作中,特别是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科教融合和维稳戍边,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实践能力。第三,总结经验、分享心得。针对学习党史和践行党史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经验,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与身边的同事进行分享和讨论。与此同时,撰写和发表了与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科教融合和维稳戍边等相关的论文10余篇(表1),期待与全国的党史学习者和践行者共同探讨和商榷。

    

1 学习、实践和分享党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表1 学习和践行党史的经验和心得。

内容

撰写文章

期刊

人才培养

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三问

教育教学论坛

兵团高等学校实施“准军事管理”培养“兵团人才”的可行性

石河子党政论坛

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

审稿中

课程思政

“开学第一课”的课程思政教案设计——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绪论为例

审稿中

“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课堂思政”建设中的运用

——以陶瓷的制备为例

化工高等教育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高教学刊

科教融合

基于“三个融合”理念的“大实验教学”创新模式——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例

石河子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教融合实验教学探索——以TiO2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为例

大学化学

气体传感材料的制备、元件组装及VOCs检测的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科学与技术

基于STEM教学理念的SiO2纳米球制备

实验室科学

基于HSE理念的综合实验:多晶硅副产物SiCl4制备多孔SiO2球形材料 

审稿中

大型仪器检测无机非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分析仪器

维稳戍边

“体育强国”背景下合气道“中国化”的可行性分析

武术研究

 

1学习党史中党的教育方针,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工作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等时期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4, 5]党的教育方针已经成为一个时期内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性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期探索的结果,彰显了党关于教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肩负起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6]如表2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一直坚持“国家利益为重,人民利益当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指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就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如图2所示,首先,在理论学习方面,不断学习和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并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撰写在《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三问》一文中。[7]其次,在人才的培养类型方面,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高校的特点,建议培养具有切需要拥有能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具有“兵”的意识、能力和责任,能执行“维稳戍边”使命的高素质“能文善武”的“兵团人才”,相关建议已经撰写在《兵团高等学校实施“准军事管理”培养“兵团人才”的可行性》一文中。[8]第三,在人才的能力培养方面,针对“人有三观、才有三力”中的领导力,[9]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介绍了领导力在大局观思想、角色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相关内容已经撰写在《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一文中。[10]


2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时期实施的教育方针。

年代

教育方针的相关论述

193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

1934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40

《新民主主义论》:“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

1945

《论联合政府》:“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883

《书赠景山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2018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人才培养思维导图

 

2学习党史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好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从党情和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重大理论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将这些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如图3所示,为达到思政育人效果,积极寻找思政育人元素,设计思政育人案例,做好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可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知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例如,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的开学第一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案,挖掘了与教学内容“门当户对”的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政育人元素。同时,设计了瓷器china英文单词的由来、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玻璃瓶的地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水泥的作用等思政育人案例,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比翼双飞”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相关内容已经撰写成《“开学第一课”的课程思政教案设计——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绪论为例》[11]、《“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课堂思政”建设中的运用——以陶瓷的制备为例》[12]和《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13]等论文。


3 学习与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程思政思维导图



3学习党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工作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防力量的提升。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代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并成功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基础。[14]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并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有效释放了知识分子作为主题科技力量的能量。[15]江泽民同志将“科教兴国”的思想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胡锦涛同志提出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融入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6]

理实融合、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等“三个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图4)。其中,科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可以将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科学研究队伍中,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理工类专业高校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开设研究型课题,将高质量的前沿领域实验研究成果融入到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各种自主创新型实验和本科毕业论文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基于本人的科学研究内容设计了多项科教融合的综合实验(表1),吸引了学生参与到了科研活动和实验竞赛中。如表3所示,学生通过SRP项目、创新实验、创业大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基础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4 包含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融合思维导图。

 

3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活动。

创新项目

具体内容

相关作品

SRP项目

2018年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2018211

染料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2019年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2019234

以多晶硅副产物SiCl4为原料制备SiO2空心球

创新实验

2018年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优秀作品)

低温脱硝一体化助力燃煤电厂实现拨“霾”云见日

2019年石河子大学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

绿色电化学实验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2019年“豪鹏国际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学电源作品设计竞赛(优胜奖)

“惜墨如金”

2019年化学化工学院首届“燕辰杯”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竞赛(三等奖)

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废水

2020石河子大学第二届“燕昀杯”大学生化学电源作品设计竞赛(二等奖)

储于“锂”而不“染”——废弃染料资源化用于锂电负极材料

创业大赛

2018年“创青春”石河子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新疆天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石河子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棉染污水处理系统

社会实践

2019年化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哈密市陶家宫镇陶家宫乡“教育关爱社会实践服务队”

 

4学习党史中文武兼修的体育强国理念,履行兵团人才能文善武的维稳戍边使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非常重视“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做到笔戎兼顾、文武兼修(图5)。毛泽东同志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党指挥枪”的思想,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国家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当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17]

作为兵团高校的一名教师,拥有着维稳戍边的历史使命,更应该拥有笔戎兼顾文武兼修的意识,掌握能文善武的本领,培养具有“兵”的意识、“兵”的能力、“兵”的责任的优秀兵团人才。首先,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体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强国可以有效提升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体育强军可以“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其次,用科学的体育训练强健体魄。科学的体育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体育训练中的伤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逐步增强自身体质,建立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第三,履行维稳戍边的历史使命。除了常规的体育训练,还可以增加维稳演练项目和搏击类武道项目。这将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在提升个人和团队维稳戍边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为兵团各行各业输送拥有维稳戍边能力的兵团人才。[18]


 5 学习与践行笔戎兼顾文武兼修的体育强国思维导图。

4 总结

通过分类归纳、系统学习,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文武兼修的体育强国理念;通过学以致用、融入实践,进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工作、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工作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工作,践行了兵团人才能文善武的维稳戍边使命;通过总结经验、分享心得,撰写和发表了相关论文,与党史学习者和践行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 汲取经验智慧践行初心使命 "四史"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必修课. 人民论坛 2021, (1), 100-102.

[2]   姜迎春, 新时代要切实加强学习"四史" ——科学把握"四史"显证的规律性. 人民论坛 2021, (7), 70-72.

[3]   董晓彤,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关于讲好党史故事重要论述. 党的文献 2020, (5), 44-50.

[4]   杨天平; 吴根土, 党的三代领袖论教育方针.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2, (5), 11-12.

[5]   张力, 党的教育方针指引教育现代化进程 中国编辑 2020, (10), 4-7.

[6]   石中英,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在全面上下功夫. 教育文化论坛 2018, 10, (5).

[7]   于锋, 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三问.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8]   于锋, 兵团高等学校实施准军事管理培养兵团人才的可行性. 审稿中 2021.

[9]   钱颖一, 教育与"育人" 教育 2019, (17), 1.

[10] 于锋, 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 审稿中 2021.

[11.  于锋, “开学第一课的课程思政教案设计——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绪论为例. 审稿中 2021.

[12] 于锋, “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课堂思政建设中的运用——以陶瓷的制备为例. 审稿中 2021.

[13] 于锋,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高教学刊 2021.

[14] 李枭雄, 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略议. 党建研究 2021, (2), 52-53.

[15] 邱双成; 崔华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审视. 生产力研究 2012, (9), 78-79,89.

[16] 张赛; 刘魁, 面向新时代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路径探讨. 学理论 2020, (1), 24-27.

[17] 肖荣华; 袁峰, 新时代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 ——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意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1, (1), 13-17,22.

[18] 于锋, “体育强国背景下合气道中国化的可行性分析. 武术研究 2021.


*作者简介:于锋(1981-), , 山东济南人,博士,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科教学、多相催化等研究工作。E-mail: yufeng05@mail.ip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