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1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科研成果|吴思晋课题组在J. Med. Chem.上发表靶向丙肝病毒关键酶的ApTACs药物设计成果
科研成果|吴思晋课题组在J. Med. Chem.上发表靶向丙肝病毒关键酶的ApTACs药物设计成果
发布时间:2025-01-0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全球约有1.85亿人受感染。慢性HCV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但由于副作用明显,疗效有限,已逐渐被直接作用抗病毒抑制剂(DAAs)所替代。虽然DAAs显著提高了治愈率,但耐药性突变和病毒高载量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S5BHCV复制的关键酶,成为治疗的理想靶点。针对NS5B的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抑制剂(NIs)和非核苷类抑制剂(NNIs)。然而,病毒变异和耐药性问题限制了这些药物的长期效果。PROTAC技术通过利用细胞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诱导靶蛋白降解,具有克服耐药性和提高选择性的潜力。

近日,西浦慧湖药学院吴思晋课题组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谢松波课题组,山东师范大学周军课题组合作,在学科顶尖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Q1, IF=6.9)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ed degradation of HCV polymerase by GalNAc-conjugated ApTACs for pan-genotypic antiviral therapy with high resistance barriers”的最新研究成果。西浦慧湖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家萱参与该工作。本研究使用SELEX(通过指数富集对配体进行系统进化)方法,合理地设计了一种高性能RNA适配体,并开发了一种基于RNA适配体的全基因型PROTACApTAC),通过N-乙酰半乳糖胺修饰实现肝脏特异性递送,展现了对HCV及其耐药变异株的治疗潜力。


在这项研究中,利用了一种针对NS5B RNA适配体,名为 R-F t2,作为分子配体来开发用于对抗常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适配体靶向抗体复合物(ApTACs)。为了增强 R-F t2 的稳定性,我们在所有胞嘧啶和尿嘧啶残基上引入了 2'-氟修饰,并在 5' 3' 末端进行了硫代磷酸酯替换。经过修饰的适配体,称为 M-R-F t2,表现出更好的血清稳定性(如下图)。

分子动力学(MD)模拟显示,M-R-F t2 NS5B 的结合位点涉及 5' 端、3' 端和中央环区,形成多个氢键或疏水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NS5B M-R-F t2 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的氨基酸在所有七种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中高度保守(如下图)。此外,在MM-PBSA计算中,M-R-F t2 对所有基因型的 NS5B 均表现出强大的结合力,具有合理的结合自由能评分。这些数据表明,M-R-F t2 HCV NS5B 的一种选择性泛基因型配体。


接下来,我们通过点击反应生成基于VHLApTAC,命名为dNS5B。并通过实验证明dNS5B能有效降解泛基因型和突变型NS5B。形成三元复合物是 PROTAC 介导的靶蛋白降解的先决条件。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在 dNS5B 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形成稳定的三元复合物。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表明,dNS5B 能够同时招募 VN-NS5B VC-VHL,这从 dNS5B 处理的细胞中观察到明显的荧光,而在 M-R-F t2 处理的细胞中未观察到(如下图)。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广谱抗HCV药物策略,通过设计和合成具有高耐药屏障的泛基因型NS5B降解剂,并利用其强大的降解能力开发了抗病毒治疗方法。本研究提出的ApTAC策略不仅为HCV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应对其他RNA病毒的变异和耐药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供稿人:吴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