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50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祝贺 路广的文章被《Nature Communtions》接收
祝贺 路广的文章被《Nature Communtions》接收
发布时间:2024-05-21

磷实现的延迟室温磷光

有机超长室温磷光(RTP)通常在激发消除后立即产生并迅速衰减。在这里,报告了一个新的延迟的RTP,它在激发去除后延迟几十毫秒,并分两个步骤衰减,包括最初强度的增加和随后的强度降低。延迟的RTP是通过在咔唑发射器中引入膦来实现的。与瞬时RTP体系从单分子三重态(T1)到稳定三重态(TN*)的快速能量转移不同,咔唑基膦杂化体系的中间态(TM)插入咔唑基团的T1TN*之间。除了将发射寿命显著提高十倍之外,由于TM→TN*转换需要>30毫秒,因此将RTP延迟了几十毫秒。咔唑基膦杂化材料的发射特性可以通过结合即时和延迟RTP来揭示信息,实现了先进的信息、生物和光电应用的多层次时间分辨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1用于延迟室温磷光(DRTP)的二元膦-咔唑体系的分子设计。

作者构造了两种咔唑和溴取代的膦衍生物,命名为DCzSBrSPDCzSBrSPO1b和补充说明1,补充图1)。与具有即时RTP的溴化联咔唑类似物DCzSBrDCzDBr相比,其邻位的两个咔唑增强了3(π,π*)态的稳定性,DCzSBrSPDCzSBrSPO的二苯基膦和二苯基氧化膦被引入为3(n,π*)-特征基团。利用溴的重原子效应进一步改善系间窜越和三线态辐射。在365 nm的紫外激发下,DCzSBr DCzDBr 的粉末发射出白色和黄色的光,DCzSBrSPDCzSBrSPO的粉末发射出绿蓝色的光(1c)。激发去除后,DCzSBrDCzDBr立即呈现橙色 RTP,持续时间约为2 s。相比之下,来自DCzSBrSP的黄色RTP在约8秒内仍可被识别。更重要的是,DCzSBrSP  RTP 强度在最初200 ms内逐渐增加,然后减少,表明所需的延迟”RTPDCzSBrSPO也揭示了类似的延迟RTP现象,延迟时间加倍(400 ms)。值得注意的是,DCzSBrSPDCzSBrSPO的即时 RTP 也可以被识别,但大大弱于DCzSBrDCzDBr的延迟 RTP 和即时 RTP。它表明即时和延迟RTP之间的竞争以及DCzSBrSPDCzSBrSPO的三重态跃迁中3(n, π*)态的优势。

2 RTP分子的光物理性质。

DCzSBr粉末的稳态光致发光光谱由分别以420600 nm为中心的两个波段组成,其中黄色波段与其时间分辨RTP光谱几乎相同;而DCzDBr的光致发光和RTP光谱几乎重叠,因为其三线态辐射是由其两个溴原子的双原子效应促进的(2a和补充表1)。相比之下,DCzSBrSPDCzSBrSPO的稳态光致发光光谱中的RTP成分明显较弱,分别在465 nm502 nm处产生发射峰。尽管如此,它们的时间分辨RTP光谱对应于主峰和肩峰分别位于~540~590 nm的黄色发射。在350390 nm激发时,DCzSBrSPDCzSBrSPORTP光谱相同,但在350 nm激发时DCzSBrDCzDBr~570~620 nm处显示出两个额外的RTP峰。激发-发射光谱图进一步表明,当激发波长<390 nm时,DCzSBrDCzDBrRTP光谱没有变化,但与390 nm激发的RTP光谱不同(2b)。

3 咔唑-膦杂化物的延迟RTP机制。

咔唑是这四种材料的发色团,对单分子激发态特性贡献最大,因此它们在稀溶液(二氯甲烷中10-5mol L-1)中的电子吸收、光致发光和磷光光谱几乎相同。溶液的寿命与粉末的荧光寿命相似,表明粉末发射的初始状态是其单分子S1态。利用 DCzSBrDCzDBrDCzSBrSPDCzSBrSP粉末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 (TRES) 研究了这四种材料从RTP转变过程的细节,这表明从T1态到Tn*态的逐步演变( 3a 和补充图 8)。结果显示,在微秒到毫秒的时间范围内,这四种材料均首先显示以~420 nm为中心微秒级的发射,这与源自T1态的单分子磷光光谱几乎相同。没有任何中间过程,DCzSBrDCzDBrT1态分别在6020 μs内转变到Tn*态。如此短的时间间隔人眼无法识别,从而产生了即时RTP。相反,DCzSBrSPDCzSBrSPO仅有一小部分T1态在几十微秒后立即转变到其Tn*态,使得即时RTP可以忽略不计。但大部分T1态都演化为TM态,表现为单分子磷光与RTP之间~490 nm处的附加三线态带,并最终分别在3050 ms后过渡到DCzSBrSPDCzSBrSPOTn*态,导致540 nm处出现延迟RTP,因此从激发移除到延迟RTP的数十毫秒的暗时间足以被肉眼识别。

DCzSBrSP被认为是DCzSBr(2溴苯基)-二苯基膦(TPPBr)的组合,分别作为RTP和延迟单元(3b)DCzSBrSP的切片时间分辨发射光谱说明了激发去除后DCzSBrSP的激发态演化:

(i)       <7.5 μs期间,以~420 nm为中心的磷光光谱对应于相同的咔唑源3(π, π*)态与DCzSBr10–20 μs时的情况相比;

(ii)     7.5-150 μs期间,随着420 nm磷光的减少,以~490 nm为中心的新磷光带增加,这与TPPBr3nπ*)特征磷光光谱一致;

(iii)   400-500 μs期间,基于咔唑的420 nm磷光消失,但伴随着490 nm带,出现了另一个峰值在540590 nm的新带,这与Tn *状态的DCzSBrRTP光谱相同;

(iv)    >5 ms时,仅保留 RTP 频带。

4 基于DRTP的增量余辉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