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96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祝贺 | 课题组总结了可逆荧光探针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态成像中的应用
祝贺 | 课题组总结了可逆荧光探针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态成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8-27

引言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切除或移植等临床手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通常会导致术后肝功能障碍或肝衰竭。HIRI涉及由多种生物标志物异常改变引发的一系列生化事件,具有生命期短、动态变化、亚细胞区域分布和多重协同调控等特点。然而,包括血清学、影像学和肝穿刺活检在内的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灵敏度低、分辨率差和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对HIRI标志物的有效监测。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光学探针的荧光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无创伤、分析迅速、能高保真地获取信号分子的时空信息等优点,是实时监测生物标记物的有力工具。随着对生物标记物进行连续监测的需求日益增长,具有可逆检测功能的探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逆探针不仅能监测标记物浓度的波动,还能区分生理事件中标记物的瞬时爆发和病理标记物水平的长期持续上升。这可以有效避免假阳性检测结果,此外,可逆探针还具有绿色、经济的特点,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构建理想的可逆光学探针有助于实现对体内HIRI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和原位观测。

成果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李平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动态可逆成像研究,HIRI成像诊断及病理阐明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果J. Am. Chem. Soc. 2013, 135, 14956 J. Am. Chem. Soc. 2022, 144, 13586J. Am. Chem. Soc. 2023, 145, 19662 Biomaterials 2019, 225, 119499; Anal. Chem. 2023, 95, 8367; Anal. Chem. 2021, 93, 5782; Anal. Chem. 2022, 94, 12352; Chem. Sci. 2019, 10, 879; Chem. Commun. 2019, 55, 10740)。近期应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Reversible Fluorescent Probes for Dynamic Imaging of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系统地总结了课题组围绕HIRI动态可逆成像分析及病理机制阐明等方面所做出的多项科研成果。文章第一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张雯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王昕副教授和李平教授。综述中,作者首先重点介绍了基于动态可逆反应或相互作用的分子探针的设计策略,以及细胞器靶向可和多组分可逆检测地双功能分子探针设计原理。基于上述设计策略,作者实现了对HIRI标志物的原位动态成像检测,并进一步阐明了与HIRI相关的信号通路。最后,作者提出了HIRI动态可逆成像检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综述将对未来可逆荧光探针的设计和提高HIRI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率方面提供新的启发。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accounts.4c00449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