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基于野外监测、实验模拟和模型演绎等多种定量化手段开展水体环境中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天然有机质和排放污染物(尤其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促进水体环境地质学学科发展,尤其是水体天然有机质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生态效应方向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学术成果包括:SCI论文9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英文专著章节8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项。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人社部博士后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等11个项目,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9项。
现任期刊《地球环境学报》《环境生态学》《Carbon Research》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Biogeochemical Dynamics专题副主编、《Watershed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创刊编委和创办天然有机质研究公众号(NOMResearch)
研究与教学工作
1. 研究兴趣
(1)水圈天然有机质表观特征、分子组成、来源过程、介质分异、相态转化和能量驱动
(2)水圈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多溴联苯醚、重金属等)来源途径、分配行为和生态风险
(3)水圈天然有机质与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响应过程与机制
(4)水圈系统天然和人工有机化合物的物质循环机制、气候变化响应和效应
(5)水土污染物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评估软件、有机质分子特征和活性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2. 教学工作
注重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承担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物理性污染控制》,全校公选课《地下水源饮水安全》,参与本科生专业课《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承担研究生专业必修课《工程伦理》;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班主任”;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暑期社会实践。
3. 研究生招收专业与方向
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硕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0830;资源与环境(专硕)0857方向:环境工程;大气科学(学硕)0706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5/09-2009/06,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理学学士
2009/09-2014/06,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理学博士
2014/07-2014/10,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助理
2014/11-2015/10,世宗大学(韩国),环境与能源系,韩国BK21博士后
2015/10-2017/09,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
2017/10-2017/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
2018/01-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荣誉及奖励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朱训青年教师奖(2021)
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2020)
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兴趣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班主任(20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2016)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资助(2016)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4)
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三等奖 (2009)
第七届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 (2009)
武汉大学优秀本科科研一等奖 (2009)
成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