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73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浙江理工大学“海洋功能分子实验室开放日”——海洋生物总动员
浙江理工大学“海洋功能分子实验室开放日”——海洋生物总动员
发布时间:2019-05-22

五月硕果盛,也迎来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大型科普品牌活动——“实验室开放月”。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科技强国,科普惠民”。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申报的“海洋生物毒素、色素的发现及应用”主题科普活动获得批准。来自杭州现代实验小学、学军小学、上海徐汇区日辉新村小学的30位同学走进海洋活性分子实验室,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科普之旅。

在浙江理工大学海洋资源系系主任韩兵男教授及其实验室团队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变身为小小“科学家”,走进了神秘的海洋天然产物研究。首先,韩教授课题组成员,从趣味图片及视频入手,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海洋生物毒素、色素的发现与应用,并为小朋友们展示了海洋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制作的海洋生物标本。专注地听完讲解后,小朋友们恍然大悟——原来海豚“醉了”是因为河豚毒素,而毒素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治病的良药。在标本展示环节,“小吃货们”非常积极地回答讲解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这个我知道,可以吃!”“沙蚕也可以炒菜吃!”“我们吃过的蛤蜊比这个小!” 小朋友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程度让人惊讶,可爱的话语也让给他们讲解的课题组成员们忍俊不禁。

通过知识宣讲,同学们对于广阔海洋中五彩斑斓的生物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海洋生物产生的色素、毒素究竟是如何得到的,他们充满了好奇。接下来,课题组的其他志愿者带领下和讲解下,小朋友们参观了实验室。志愿者们为他们讲解了恒温箱、冷冻干燥、通风橱等一系用于海洋毒素、色素研究的仪器设备。

显然,对于这些兴趣盎然的小小“科学家”们,光是听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了。于是,志愿者们又为他们安排了用细菌“画画”等趣味实验。在正式“作画”前,志愿者们也为他们安排了一个热身实验——细菌的稀释涂布。这次小朋友们用于涂布的菌液以及用来“作画”的细菌,都是志愿者们从西湖采来的水样中分离出来的。小小“科学家”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穿上白大褂、戴上橡胶手套,仔细观摩过实验操作流程后,他们认真地做起实验,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专注。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涂布棒涂开细菌培养基上的菌液、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的平板包上封口膜,最后在平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及实验日期,放入培养箱进行培养。

完成第一个实验后,小小“科学家”们似乎对做实验这件事已经颇有心得,接着用细菌“画画”也变得得心应手。那么怎么用细菌进行画画呢?志愿者们讲解道:“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色素,于是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非常好看。我们只要把产生色素的细菌接种在平板上,就可以得到一张彩色的画了!”。明白了原理后,小朋友们纷纷开始动手设计起自己想要的图案:红色的太阳、绿色的树、黄色的房子、白色的云……设计完图案后,小朋友们拿着对应颜色的菌液在自己的培养基上认真“作画”。经过48小时的培养,这些精美绝伦的“画作”展现在培养基上,十分好看。

最后,海洋活性分子实验室为小朋友们颁发了证书、赠送了小礼品,这次由中国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联合举办的“实验室开放月”活动圆满成功。“实验室开放月”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大型科普品牌活动,自2015年举办以来,公众参与度、社会影响力持续增高。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结合本校、学院自身特点,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今后,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也将继续开展面向各年龄阶层的科普活动,为全社会的科学科普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