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喜讯!福州大学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课题组荣获福建省202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喜讯!福州大学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课题组荣获福建省202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5-02-08
(获奖信息:配电网复杂接地故障主动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主要完成人:1.郭谋发,2.白浩,3.高伟,4.游建章,5.汪逸帆,6.冷春田,7.袁智勇;主要完成单位:1.福州大学,2.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4.福建中电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5.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奖项: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福州大学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课题组凭借在配电网复杂接地故障主动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方面的卓越成果,荣获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课题组多年来深耕配电网领域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方面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充分赞誉。
一、项目背景:聚焦配电网接地故障难题
配电网接地故障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故障类型之一,占整个配电网故障的85%以上。这类故障不仅会导致电力供应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人身触电、森林火灾和电力设备烧毁等安全事故。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接地故障的复杂性显著增加,传统处置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需求。因此,攻克配电网接地故障的准确识别及主动处置难题,已成为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二、技术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引领行业突破
福州大学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课题组在长期的研究中,针对配电网接地故障的复杂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一)微弱故障检测技术
课题组提出了基于最大裕度超平面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最优阈值动态整定方法,通过信号多尺度分析技术,凸显高低频信号的局部特征,实现了复杂运行场景下微弱单相接地故障的可靠检测,故障检测准确率高达97%,故障发生时刻误差控制在3.7毫秒以内,显著提升了故障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二)电流电压自适应融合柔性消弧技术
课题组首创电流电压自适应融合柔性消弧方法,解决了传统消弧技术在高阻接地故障和线路阻抗压降变化时消弧效果不佳的问题。全电力电子式柔性消弧装置能够将故障点残压抑制至200伏以下,电弧故障抑制率达到100%,且装置退出时无冲击,有效保障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故障精细处理与智能选段技术
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故障精细处理和智能选段技术,包括主被信号复合甄别的接地故障状态检测方法、多视域融合的电弧性接地故障快速辨识方法以及基于语义分割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智能选段方法。这些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故障类型的精准识别和故障区段的高精度定位,选段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为快速隔离故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工程应用:技术成果落地生根
课题组研发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智能选段装置和全电力电子式柔性消弧装置已在电网公司得到工程应用。这些装置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出色,有效降低了接地故障处置时间,减少了停电损失,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获得了电网公司和用户的高度评价。



四、社会经济效益:助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福州大学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提高配电网接地故障处置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直接为电网企业和社会用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还有效降低了接地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了配电网装备技术的进步,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不仅是对福州大学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课题组过往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激励。课题组将继续致力于配电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为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复杂问题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助力我国电力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的。据悉,全省共有195项成果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0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