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91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席治国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席治国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2-05-21

  2022年5月21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多相流和界面现象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席治国在重庆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304会议室顺利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答辩委员会由重庆大学李夔宁教授、潘良明教授、马在勇副教授、张卢腾副教授以及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袁德文研究员共五名专家组成,李夔宁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朱隆祥助理研究员担任答辩秘书。课题组及学院各年级同学也积极参加了本次论文答辩会。

  席治国同学的指导教师是潘良明教授,论文答辩题目是《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单层及分层熔融池的传热特性模拟研究》。当核反应堆发生严重的失水事故,熔化后的堆芯在下封头内形成的熔融池内的流动传热特性与凝固相变特性对于保证下封头IVR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选题基于OpenFOAM平台,建立了用于计算熔融池相变传热特性的求解器,分别针对熔融池模化实验以及反应堆条件下单层、两层和三层熔融池构型开展建模计算,分析了下封头内熔融池的自然对流相变传热特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采用壁面适应修正的WALE湍流模型描述熔融池内高瑞利数自然对流湍流特性,采用焓-多孔介质模型追踪相变前沿界面的动态变化,引入误差函数保证相态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近壁面计算精度,建立了适用于熔融池流动相变传热特性的求解器并经过了实验验证。

  (2)对比分析了反应堆条件下单层、两层和三层熔融池构型的自然对流相变传热特性,阐明了分层熔融池中的分层界面和层间物性差异对熔融池流动传热状态的影响机理,揭示了熔融池构型转变对下封头壁面IVR余量最小位置变化的影响规律,为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封头熔融池IVR安全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论文立论明确,写作认真,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格式符合要求。论文工作量大,数据合理,结果可信,结论正确。论文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和要求。席治国同学答辩时叙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表明论文作者已掌握良好的基础理论和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答辩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5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同意通过席治国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学硕士学位。

  席治国同学硕士毕业后将前往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在此谨代表课题组祝愿席治国同学工作顺利,前程似锦!

席治国同学(右三)与答辩委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