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重庆大学张敏团队Nat Comm:基于homo-Mannich反应的Sarpagine生物碱集群式全合成和结构多样性改造

重庆大学张敏团队Nat Comm:基于homo-Mannich反应的Sarpagine生物碱集群式全合成和结构多样性改造

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的主要结构来源。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天然来源有限,其化学结构也需要深度改造以提升成药性。因此,开发高效简洁的合成方法和策略,实现天然产物家族多分子的集群式全合成和结构深度改造,深入开展活性研究,发现天然产物新活性和作用机制,并揭示其构效学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新药研发应用前景。Sarpagine生物碱历史悠久,主要来自于夹竹桃科和钩吻科等具有传统用药历史的植物中,目前已有超过100个成员被分离鉴定,但鲜有活性研究报道。


重庆大学药学院张敏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长期致力于具有重要活性的生物碱的全合成和活性研究。该课题组基于环丙醇对亚胺加成(homo-Mannich反应)的发现,开发了C–H键氧化—homo-Mannich串联和连续反应,实现吲哚并9-氮杂双环[3.3.1]壬烷桥环的快速构建,完成了萨杷晋碱、钩吻碱、马钱子碱的全合成(Angew. Chem. Int. Ed201958, 6420; Angew. Chem. Int. Ed202160, 13105;Nature Chem. 202315, 1074);开发了吲哚不对称烯丙基去芳构化—homo-Mannich反应组合,完成了白坚木碱、蕊木碱、山橙碱和ibophyllidine碱等的全合成(Angew. Chem. Int. Ed. 202362, e202307286)。开发了环丙醇对富电子芳环的加成,实现了schizozygane碱的全合成(J. Am. Chem. Soc2021143, 19975)。以亚胺叶立德的偶极环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完成了hetisine和hetidine型C20-二萜生物碱和系列活性杂环化合物合成(Angew. Chem. Int. Ed201857, 937; J. Am. Chem. Soc2019141, 961; J. Am. Chem. Soc. 2021143, 7088; J. Med. Chem202366, 9866)。


在前期研究中,构建吲哚并9-氮杂双环[3.3.1]壬烷桥环骨架使用的C–H键氧化—homo-Mannich串联反应十分依赖N-PMP基团,尽管其使用可以协助C–H键氧化和homo-Mannich串联反应高效发生,但其引入和去除也为合成路线带来了额外的步骤。为进一步提高构建吲哚并9-氮杂双环[3.3.1]壬烷桥环骨架的效率,张敏课题组近日利用甲酰胺1的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产生亚胺离子2,随后其与分子内的环丙醇基团发生homo-Mannich反应,在无保护基使用下快速高效地实现了吲哚并9-氮杂双环[3.3.1]壬烷桥环骨架的构建,从而进一步缩短了sarpagine生物碱的全合成路线,也为其多样化衍生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图1和2)。以此为关键反应,完成了系列sarpagine生物碱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天然产物vellosimine和Na-methylvellosimine具有中等的抗肿瘤活性。得益于sarpagine生物碱核心骨架—吲哚并9-氮杂双环[3.3.1]壬烷桥环骨架新构建方法的开发,作者合成了一系列的天然产物衍生物,找到了活性提高10倍以上的衍生物15ai,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为诱导铁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图1. 研究背景


图2. Bischler-Napieralski/homo-Mannich反应序列的底物范围


天然产物全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该研究以L-色氨酸酯为原料,通过N-甲酰化和Kulinkovich反应两步制备具有多种取代的手性环丙醇1,进而通过新发展的Bischler-Napieralski/homo-Mannich反应序列构建吲哚并氮杂[3.3.1]壬烷桥环骨架。随后,通过酮羰基α-联烯化反应构建氮杂[2.2.2]辛烷桥环骨架。以化合物14为关键中间体,通过对C16位羰基和C20位联烯的官能团转化,完成了vellosimine (4)、Na-methylvellosimine (5) 和10-methoxyvellosimine (6) 的不对称全合成。以15a为中间体,经过酯化、钯碳氢化还原和N-季铵盐化实现alkaloid Q3 (7)的全合成。此外,15a经过N-甲酰化、aldol/Cannizzaro串联、N-脱甲酰化反应得到二醇18,DDQ氧化18生成醚19,随后经AZADO氧化和NIS/MeOH氧化得到酯2020经TFA/Et3SiH还原和联烯的氢化还原,实现了polyneuridine (8)全合成。polyneuridine (8)经N-季铵化转化为天然产物macusine A (9)。对20进行N-甲基化和钯碳氢化还原,便实现了dehydrovoachalotine (10) 全合成。

图3. Sarpagine生物碱的全合成


经过初步的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筛选,发现天然产物vellosimine和Na-methylvellosimine具有中等的抗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对该类sarpagine生物碱进行结构优化,发现衍生物15ai可将活性提高10倍(表1)。随后,通过系统的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15ai具有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将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或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与化合物15ai共培养处理细胞后,发现共培养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升。流式细胞术证实15ai可显著诱导脂质ROS和胞质ROS水平增加,并且该诱导趋势可被Fer-1抑制。此外,使用透射电镜分析了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15ai处理后的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的现象(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一个显著特征)。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了化合物15ai可通过下调SLC7A11,减少GSH合成,诱发ROS积累,从而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图4)。

表1. Sarpagine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活性数据


图4. 化合物15ai诱导MDA-MB-231细胞铁死亡


总结


该研究发展了一种Bischler-Napieralski/homo-Mannich反应新组合,高效简洁地实现了sarpagine生物碱核心骨架—吲哚并9-氮杂双环[3.3.1]壬烷桥环骨架的构建。以此为关键步骤,完成了系列sarpagine生物碱和衍生物的多样性合成。通过活性研究发现了活性提高10倍以上的天然产物衍生物,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该论文由邱寒月、费兴海、杨娇娇、乔桢、袁珊等多届学生和老师接力完成,通讯作者是张敏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庆市科技局、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等的经费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A Bischler-Napieralski and Homo-Mannich Sequence Enables Diversified Syntheses of Sarpagine Alkaloids and Analogues

Hanyue Qiu, Xinghai Fei, Jiaojiao Yang, Zhen Qiao, Shan Yuan, Hu Zhang, Ling He, and Min Zhang*

Nat. Commun.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1268-9


导师介绍

张敏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869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年终拒惠好礼放送
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刊
第五届中国新发展奖获奖名单
naturemental health
naturecities
特刊大模型安全与隐私
病理、诊断、疫苗、治疗
有奖问卷征集
牛津大学出版社
期刊编辑亲授的在线课程
关注应用数学最新研究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聚焦高分子材料3D打印技术
关注能源系统及应用
JOURNALS诚邀投稿,欢迎成为我们的作者!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美国
香港大学
美国
发布两周-中科院
美国
英国
西湖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