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Nano Res.[生物]│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子华/胡志远团队在Nano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Nano Res.[生物]│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子华/胡志远团队在Nano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本篇文章版权为胡志远团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背景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GBM)被认为是最致命和最具挑战性的癌症之一,预后极差。目前化疗的有限疗效可能归因于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存在以及通过血脑屏障(BBB)和靶向肿瘤细胞的困难。肿瘤来源的外泌体是新兴的和有前途的药物递送系统。然而,关于生物安全性和血脑屏障穿透性的巨大担忧仍有待解决。


成果简介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子华副研究员和胡志远研究员团队研发了一种简单可行的策略来设计具有更高生物安全性的GBM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称为“Exo@TDPs”,将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和阿霉素(DOX) 协同递送到GBM组织中。Exo@TDPs修饰Ang-2和CD133靶向肽提高了穿透血脑屏障和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体外和体内研究均表明Exo@TDPs可穿过血脑屏障,靶向GBM细胞,穿透肿瘤深部实质,有效释放治疗物质。对原位GBM模型小鼠具有很好的抑瘤能力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开发的Exo@TDPs装载化疗药物可能为肿瘤细胞源性外泌体在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


图文导读


image.png

图1.CD133和Ang2多肽功能化修饰的Exo@TDPs将化疗药物TMZ和DOX的高效输送到GBM组织,并有效杀伤肿瘤和胶质瘤干细胞。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周莹博士,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肽纳米探针与肿瘤的诊疗研究。


通讯作者:秦绪珍,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临床流行病学,药物浓度监测相关研究。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院、香港玛丽医院访问学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11篇,编写书籍9部。主持完成北京协和医院院内课题2项,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社会公益基金、863子项目、IFCC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点支撑项目等各1项,纵向课题8项。兼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


通讯作者:叶祖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美国阿拉巴马伯明翰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职务,2011年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主要从事神经胶质细胞与胶质瘤的科研工作,研究项目先后获“美国NI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获美国授权专利两项,在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science、Gli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引用两千余次, 最高单篇500余次。


通讯作者:王子华,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围绕肿瘤和阿尔兹海默症的标志物进行靶向多肽分子探针设计和筛选,并将其应用于肿瘤活体精准成像,药物靶向递送和肿瘤免疫治疗及AD的早期检测等诊疗一体化的应用研究。2020年入选福建省C类引进高层次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no Today,Small,Theranostics,Nano Research,Lab Chip,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


通讯作者:胡志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兼职博导。中科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 福建省“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2014年创办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任董事长,任中国 CTC 产业联盟理事长。课题组主要进行纳米转化医学研究,目前研究重点在“肿瘤捕手”循环肿瘤细胞纳米检测用于肿瘤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微流控单细胞操控和单细胞组学分析。主持了多项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北京市科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PNAS、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Small、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


文章信息


Zhou Y, Wang L, Chen L, et al. Glioblastoma cell-derived exosomes functionalized with peptides as efficient nanocarriers for synergistic chemotherapy of glioblastoma with improved biosafety. Nano Research,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3-5921-6.

image.png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访问全文



QQ截图20220430103511.png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年终拒惠好礼放送
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刊
第五届中国新发展奖获奖名单
naturemental health
naturecities
特刊大模型安全与隐私
病理、诊断、疫苗、治疗
有奖问卷征集
牛津大学出版社
期刊编辑亲授的在线课程
关注应用数学最新研究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聚焦高分子材料3D打印技术
关注能源系统及应用
JOURNALS诚邀投稿,欢迎成为我们的作者!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美国
宁波
美国
发布两周-中科院
美国
英国
西湖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