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版权为李琳琳课题组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背景介绍
癌症作为高死亡率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除了目前临床使用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法,继续发展新的疗法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除了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外,肿瘤治疗方面还迫切需要能够实现便捷化,早期检测肿瘤并实时监测肿瘤发展状况的传感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植入式系统和器械通过局部植入实现诊断和治疗目的,可以提供更特异性的靶向肿瘤途径。
成果简介 今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琳琳团队总结了植入系统和设备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首先,可植入系统和设备可用作填充支架或用作递送药物。其次,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植入系统本身具有的化学治疗和催化等性能可以达到大大提升。第三,植入式系统和设备可以将传感模块集成到体内,有望实现诊疗一体化。综述中回顾了可植入系统和设备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癌症诊断、治疗和诊疗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文导读 图1.综述将用于癌症治疗和传感的植入式系统分为三类:植入支架和植入给药,植入刺激催化治疗,和植入传感及诊疗一体化。 图2.植入式给药系统可分为内源刺激型和外源刺激型。内源刺激包括pH,氧化还原环境,酶等;外源刺激包括光,电,声,磁等。 图3.植入式刺激催化治疗,可以通过光,电,声,磁等刺激通过催化作用提高治疗效果。(a-b)植入式光动力肿瘤治疗示意图,(c-d)通过植入电极提高催化肿瘤治疗。 图4.诊疗一体化肿瘤治疗示意图。通过传感器对体内多种生理信号进行监测,进一步分析处理,经过判断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使用,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简介 蒋卓恒,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博士生。 岳朝阳,文章第二作者,广西大学-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联培硕士生。 刘志荣,文章通讯作者,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博新计划”博士后。 李琳琳,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能源与生物传感课题组组长。曾获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支持,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金奖(引航奖)”。2019-2021年连续3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论文共被引用1.1万余次,H-index为49。其中在Adv. Mater.、J. Am. Chem. Soc.、ACS Nano、Adv. Funct. Mater.、Sci. Bull.等期刊发表通讯/第一作者论文9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撰写英文专著3章。 课题组网页:https://www.x-mol.com/groups/lilinlin 课题组长期招聘博士后和特别研究助理,欢迎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博士联系。 文章信息 Jiang Z, Yue Z, Liu Z, et al. Recent advances of implantable systems and devices in cancer therapy and sensing. Nano Research,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3-5808-6.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