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论文的小伙伴一定都做过图,除了数据图容易搞定,一些示意图想要画好还是很难的。因为科学是很严肃的事情,配图要合理,但文章不能太深涩,所以配图又要易懂。亲自写过几篇文章的人,PS技术肯定渐涨。不过偏偏有胆子大个性足的作者,给论文配上奇葩图片,让读者哭笑不得。
小氘决定写这个题目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彭笑刚老师的一篇综述(Nano. Res. 2009, 2, 425-447),不知道世界级纳米材料大牛彭笑刚的可以自行百度,我只记得他一头文艺的卷发和不羁的眼神。
彭笑刚教授。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篇综述写于2009年,那时候彭大大还在阿肯色,现在他已经加盟浙大啦(小氘的母校本想引进的,曲折原因没有成功,可惜)!是一篇教你怎么化学方法制备胶体纳米晶的“随笔”(原标题用essay,文艺范啊),这个方向的小伙伴可以去拜读一下,很漂亮的一篇综述。
图片来源:Nano. Res. 2009, 2, 425-447
终于可以说这张配图了,它出现在文章的最末尾,图里讲的是一个实验室的搬砖工(synthesis king呵呵)合成了漂亮的单分散纳米晶,非常开心的时候,公司CEO问,这玩意能赚钱吗?工程师问,这玩意有啥用?彭老师用幽默的方式提醒科研工作者,科研终归是要服务人们的日常需求的,别做花哨却无用的科研。
图片来源:Appl. Surf. Sci. 2012, 258, 3191-3196
说实在的,这张图对小氘的震惊程度不亚于上篇,原因在于上篇勉强还能看出在干啥,这张完全凌乱了,而且其简(ren)约(xing)的画风,令人不禁要问,是作者太勇敢,还是编辑看走了眼。看了文章才知道,他们是在硅(100)晶面铺了单分子层的三甲氧基辛基硅烷和辛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ppl. Surf. Sci. 2012, 258, 3191-3196),没看出具体有啥要用,彭老师嘲讽的就是这样的文章!
图片来源:Nanoscale2014, DOI: 10.1039/C4NR03560G
还有爱尔兰的这几位科学家,脑洞大开,用厨房的榨汁机制备石墨烯(简直黑科技),其实这不是该组第一次报道这样的成果,但却是第一次敢堂而皇之的配上榨汁机的图片……
图片来源:Anal. Chem. 2015, 87, 10513−10520
下面这篇文章,小氘看到时,立即被它的头图吸引到了(一个大汉堡),《Analytical Chemistry》好歹是分析化学二级学科的顶刊,配图居然如此儿戏,可以知道作者那颗吃货的心多么炙热了(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师生的大作)。不过研究内容还是很有意义的(Anal. Chem. 2015, 87, 10513−10520),他们合成了一种鸽卵白蛋白修饰的磁性氧化铁-氧化铝纳米颗粒,在微波加热下,白蛋白可以很牢固地与铝螯合。合成这个干嘛呢?特异性地检测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中的毒素1(SLT 1)。到这里才算和汉堡扯上点关系,提醒大家不要吃不卫生食品哟(汗)。这种检测方法只需20微升样品和1分钟时间,而且选择性很好,只针对SLT 1(传统方法很难区分SLTs毒素家族的众多成员)。
图片来源:ACS Nano 2012, 6, 6843-6851
也有走卖萌风格的,例如这张。这篇文章构建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抗癌高分子纳米颗粒(ACS Nano. 2012, 6, 6843-6851)。颗粒表面由可降解PEG连着癌症靶向配体,进入身体后可准确到达病灶,在光照下,纳米颗粒包裹的光敏抗癌药物发挥作用,选择性地、局域地杀死癌细胞。这几只可爱的老鼠是实验材料啦(大概是怕放小鼠照片太残忍吧)。
图片来源:J. Org. Chem. 2003, 68, 8750-8766
“纳米小人”想必做有机的同学不会陌生,堪称有机合成届卖萌鼻祖,看过这张图却不知道合成路线的请举手~
图片来源:Acc. Chem. Res. 2015, 48, 2366−2379
还有吃豆豆的,一看作者就是死宅!
看了这么多奇葩论文配图,看看下面这张图洗洗眼。
图片来源:Catal. Sci. Technol., 2015, 5, 3061-3070
作者把自己的结婚照选为当期封面,二人执伞在桥上相会,完美地象征了一氧化碳与氢气在活性金属表面上碰撞,谁说日本人木讷了?!此图意境优美,兼备科学性和艺术性,堪称2015年最美科学杂志封面之一。话说,单身搬砖汪有被虐到么?
其实学术圈从来不缺幽默,小氘不过抛砖引玉而已,欢迎在评论里补充!
(本文由 氘氘斋 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