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Nat. Nanotech.:清楚的观察分子之间的氢键,没做梦!

Nat. Nanotech.:清楚的观察分子之间的氢键,没做梦!

因为笔者常使用纳米级别的材料,每次做完实验不能立即知道结果是否理想,就瞎想着自己有一双电镜眼,能看清楚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直接看到化学反应的发生。如果这不是瞎想,该有多好。


去年,瑞士洛桑大学的Jacques Dubochet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oachim Frank教授、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Richard Henderson教授凭借冷冻电镜拿到诺贝尔化学奖(点击阅读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冷冻电镜能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到生物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生物分子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有一台仪器能直接看到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为例),将对了解分子组装、界面化学反应等过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里就要说一下原子力显微镜(AFM)了,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这个仪器,在此就只做个简单的介绍。AFM主要是由发光二极管、检测器、带针尖的微悬臂、监控悬臂运动的反馈调节系统、控制样品台以及探针在X、Y、Z三个方向上相对运动的压电陶瓷扫描管和计算机电子控制系统(包含图像的采集、显示和处理等)组成(下图)。在检测时,首先发光二极管打出激光束到微悬臂背面,悬臂的首端有一个微小的针尖,激光从微悬臂背面反射到检测器上产生电信号,上部和下部光电探测器发出的差动信号即为AFM信号。根据探针与样品的作用方式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轻敲式。

原子力显微镜机理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AFM可以直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键合结构,而对于使用的探针针尖常需要化学修饰,一般用单分子或者原子(如CO、氙)。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扫描图像分辨率(可达纳米或亚纳米级别);定量分析端基与端基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以及端基与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避免针尖对生物样品表面的损坏;避免针尖与表面硬度较大的样品直接接触,延长探针针尖的寿命。即便如此,能够做到清楚表征分子之间的氢键还很少见到的。以CO为例,当探针针尖修饰CO之后(碳与探针相连,氧原子朝外)(以下简称AFM-CO),[1] 因为该分子与探针针尖作用力为非共价键,CO在受力时容易扭曲(下图a),导致得到的图像失真,表征氢键形成时很模糊,使该仪器的可靠性降低。

CO修饰的探针针尖(a)和铜氧化物修饰的探针针尖(b)。图片来源:Nat. Nanotech.


最近,利用铜氧化物(CuOx)修饰的探针针尖(以下简称AFM-CuOx逐渐被大家所使用(上图b)。其中氧原子(在尾端)与铜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弹性常数约为AFM-CO的10倍,稳定性高,可以用于定量的评估键长和键级,同时在表征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很可靠。在近期的Nature Nanotechnology 杂志上,德国明斯特大学Harry Mönig等人发表了的一篇论文,利用AFM-CuOx研究N-Au-N和氢键的形成。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间作用力也能清楚直观的“看到”,真有点不可思议。


首先,作者利用AFM-CuOx先表征富勒烯C60的成键情况和键长,并与AFM-CO测得数据进行对比。从下图可以看到C60分子中有五元环(Pn)和六元环(Hx),并且可以计算出Pn中碳碳键长(1.61 ± 0.13 Å)和Hx中碳碳键长(1.30 ± 0.13 Å),这些数据和X射线衍射得到的数据十分吻合。相比之下,目前利用AFM-CO测得C60中Pn碳碳键长为(2.7 ± 0.2 Å)、Hx碳碳键长为(2.0 ± 0.2 Å),与X射线衍射数据差别较大。

AFM-CuOx表征的C60成键情况。图片来源:Nat. Nanotech.


然后作者利用AFM-CuOx研究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1,2-二吡啶乙炔(bis(para-pyridyl)acetylene,BPPA),在Au(111)表面很容易形成四聚体,其中有四个N朝向中心位置(下图a),因为H的存在,N2和N4应该很容易形成氢键,N1和N3相对分布。密度泛函理论证明Au基底对BPPA四聚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因为N-Au-N作用力的存在,整个结构很稳定。从AFM-CuOx表征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N1和N3之间有作用力,更重要的是,在预测会出现氢键的位置可以明显地看到一条线(下图c)。与AFM-CO表征的BPPA结果对比,用AFM-CuOx得到的结果更亮、更清楚。关于N-Au-N的形成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行了证明。没有N-Au-N形成时,聚合物紧密排列(下图b);当形成N-Au-N时,不再排列紧密,与AFM的数据吻合(下图d)。

AFM-CuOx和STM对BPPA的表征结果。图片来源:Nat. Nanotech.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AFM-CuOx表征氢键的灵敏度,又对Ag(111)上的苝-3,4,9,10-四甲酸二酐(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PTCDA)进行了表征。在图中可以清楚看到PTCDA分子之间有白色的线,这也是预测会形成氢键的地方(下图a,b)。实际上确认氢键的形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受静电、共价键结构以及极性等作用的影响。利用A、B代表各分子(下图c),对于AA、BB之间的氢键作用强度与电子的转移直接相关,AA键比BB键亮,这在电荷密度差图中也可以看出来,在BB的区域电荷密度较低。另外,从AA(2.54 Å)和BB(2.35 Å)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推测出来。对于AB区域,这里包含两个O和三个H,在H1和O1之间具有很弱的氢键,这和H1与O1之间的距离(2.71 Å)相对较长有关。而对于H2和H3来说,存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O2和H3之间的距离(2.18 Å)比O2和H2之间的距离(2.11 Å)长,但是后者之间的作用力反而较弱,这与电荷密度差图显示的结果一致,这也证明了利用AFM-CuOx可以准确测出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另外,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别,也可以大致确定出该AFM表征氢键的灵敏度。

AFM-CuOx和电荷密度差图表征PTCDA的结果。图片来源:Nat. Nanotech.


对于AFM-CuOx,可以精确的确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氢键。分析不同环境中氢键的形成情况,为以后分子组装和表面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非常期待未来能研究出能直接看到化学反应如何发生的仪器。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ing using copper oxide tips

Harry Mönig , Saeed Amirjalayer , Alexander Timmer, Zhixin Hu, Lacheng Liu, Oscar Díaz Arado, Marvin Cnudde, Cristian Alejandro Strassert, Wei Ji, Michael Rohlfing, Harald Fuchs

Nat. Nanotech., 2018, DOI: 10.1038/s41565-018-0104-4


参考资料:

1.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25/5944/1110


(本文由苯宝宝看电化学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广州
天大
清华
清华
北大
上海交大
中科院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