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锂金属电池的复兴

锂金属电池的复兴

随着高端通讯、电动汽车等新型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能量密度储能成为电池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锂离子电池受限于正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难以实现能量密度的突破。近年来,大容量正极材料硫、氧气(1672 mA•h•g-1)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这类材料需要与含锂负极相匹配。金属锂的比容量高达3860 mA•h•g-1,密度仅为0.59 g•cm-3,电位低至-3.04 V,是最为理想的负极材料。但金属锂还存在安全性差、倍率性能不佳、循环性能差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引起的:(1)局域电场增强造成锂离子不均匀沉积,进而诱导枝晶形核及生长,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爆炸;(2)金属锂的超高(电)化学活性使其易与电池组分发生副反应,造成锂源、电解液、正极活性物质等的持续消耗;(3)锂在沉积溶解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造成电极粉化。


幸运的是,在科研界和产业界的不懈努力下,一系列有效的锂负极保护措施也逐渐得到发展。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翟天佑点击查看介绍李会巧点击查看介绍团队详细阐述了金属锂负极的失效机制,对现有液态电解质体系下锂负极的保护措施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展望了未来锂金属电池可能的发展方向。现有锂负极保护的原理主要是基于降低有效电流密度、减少自由阴离子、稳定锂-电解液界面、优化锂离子迁移路径、提高中间层机械强度等,具体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三维集流体来降低有效电流密度、调控锂沉积位点并限制体积变化,结合锂沉积、熔融锂浸渍技术来实现锂的大容量负载;(2)优化电解液成分,如添加剂、锂盐、溶剂及浓度等,来改变锂沉积行为或原位构筑机械性能优异的SEI膜来抑制枝晶的生长并减少副反应;(3)采用化学反应法、包覆等方法在锂金属表面构筑离子导电人工SEI膜;(4)引入功能型隔膜或中间层等。


现有的锂负极技术的确推动了液态体系下锂金属电池的复兴,但文章指出,现有的失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已发展的各项技术也还或多或少存在缺点,未来锂金属电池的发展需要实现从液态体系向固态体系的转变。固态体系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锂离子在室温下的电导率以及固态电解质-金属锂界面的浸润性、稳定性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而通过固态电解质组分引入有机-无机混电解质、化学稳定缓冲层等是较为有效的解决措施。


该论文作者为:Yanpeng Guo, Huiqiao Li, Tianyou Zhai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Reviving Lithium-Metal Anode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 Batteries

Adv. Mater., 2017, 29, 1700007, DOI: 10.1002/adma.201700007


导师介绍

翟天佑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861

李会巧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874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广州
天大
清华
清华
北大
上海交大
中科院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